Image在当前银行业客户经营过程中,诸多共性难题对从业者形成挑战。管户经理个人微信中存储大量客户联系方式,但有效沟通覆盖范围有限;直营团队采用批量短信触达方式,信息触达效果不佳。尽管客户资源客观存在,却因服务链路中的阻隔,难以实现高效触达与精准服务。

 

此类困境在管户经营与直营集约两种主流客户经营模式中均有体现。管户经理需对接数量较多的客户,难以全面匹配每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传递后的反馈效率较低;直营团队的批量触达方式缺乏针对性,部分信息易被客户视为非必要内容。此外,银行内部CRM系统、手机银行、网点业务系统的数据未形成有效互通,可能导致同一客户被不同业务环节重复询问同类需求,既影响客户体验,也造成内部服务资源的浪费。

 

上述问题可归纳为触达断层、效率瓶颈、数据孤岛三大核心卡点。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借助企业微信重构客户服务链路,有效打破服务阻隔,推动客户经营从分散化、经验化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本文将结合企业微信服务商微盛AI·企微管家基于对超100家银行业客户的服务经验沉淀总结来分享经营方案。

企业微信服务商官网首页推荐,微盛AI·企微管家作为企业微信年度优秀服务商(2020年-2024年)获腾讯4轮投资

 

 

一、破解客户触达断层:企业微信构建多元顺畅联系通道

银行业客户经营中,“需服务时难触达、客户有需求时响应不及时”是常见问题。管户经理需对接一定规模的客户群体,日常主要通过个人微信开展沟通,但受限于客户朋友圈权限设置及信息过载等因素,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受限;当客户有即时性业务需求时,消息反馈存在延迟,可能影响服务时机。

 

直营团队面对的长尾客户规模更大,传统依赖短信与电话的触达方式,不仅存在成本消耗,且触达效果处于较低水平,能够深入到业务沟通层面的比例有限。

 

企业微信凭借与个人微信的互通特性,为银行解决触达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客户无需额外下载应用,添加银行工作人员企业微信后,消息可直接进入个人微信聊天列表,触达效率较传统短信方式有显著改善。同时,企业微信提供“客户联系-客户群-客户朋友圈”三重触达场景,实现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全方位覆盖:

●  客户联系场景:管户经理可向客户发送个性化业务提示,如“您持有的某类理财产品即将到期,我已整理若干续投参考方案,可根据您的需求进一步说明”。此类消息顶部标注“企业服务”标识,有助于客户识别重要信息,降低被误判为干扰信息的概率。

●  客户群场景:针对具有共性需求的客户群体,如房贷业务相关客户、老年客户等,可搭建专属客户群。群内可发布政策解读、风险提示、业务办理指南等专业内容,同时通过设置入群欢迎语自动推送常用资料,提升标准化服务效率。

●  客户朋友圈场景:通过每日发布一条专业内容,如理财知识科普、信用卡功能介绍、业务办理流程说明等,以更温和的方式触达客户,避免直接沟通可能带来的打扰,提升客户接受度。

 

部分银行尝试以企业微信替代个人微信开展客户联系后,管户经理与客户的消息互动反馈率得到明显提升;直营团队通过客户群与朋友圈开展业务相关信息传递,客户参与度较传统短信触达方式有显著改善。

 

二、突破服务效率瓶颈:企业微信SCRM工具实现标准化精准服务

服务响应与匹配效率不足,是制约银行业客户经营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管户经理需应对客户在理财、贷款、信用卡等多领域的需求,当客户数量较多时,难以精准记忆每位客户的业务偏好与历史情况,易出现服务匹配偏差;直营团队传统的“统一推送”服务模式,因缺乏针对性,可能向需求不匹配的客户传递业务信息,既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还可能引发客户反感。

 

借助以微盛AI·企微管家为代表的企业微信SCRM工具,银行可构建客户“动态标签”体系,推动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该标签体系主要包含三类核心信息:

●  基础标签:涵盖客户年龄、职业、资产等级等基础属性信息,为服务匹配提供基本依据;

●  行为标签:记录客户一定周期内的业务交互行为,如理财产品购买、贷款业务咨询、信用卡消费等,反映客户近期需求倾向;

●  偏好标签:标注客户偏好的沟通方式(如电话或微信)、适宜的联系时间段(如白天或晚间)及感兴趣的业务类型,提升服务触达的适配度。

 

基于客户标签体系,银行可实现服务的精准匹配。管户经理在与客户沟通前,通过查看客户标签即可快速掌握核心信息,精准切入客户潜在需求;直营团队可借助分组群发功能,针对不同需求类型的客户推送对应业务信息,如向理财产品即将到期的客户推送续投相关参考内容,向信用卡高频消费客户推送积分使用指南,避免盲目群发。

 

同时,企业微信SCRM工具微盛AI·企微管家支持服务流程的标准化(SOP)搭建。例如,当客户完成理财产品购买后,系统可自动按照预设节点提醒管户经理开展后续服务:

●  业务办理后第3天,向客户发送产品到账确认及产品说明书;

●  业务办理后第30天,为客户提供市场行情分析及产品收益情况说明;

●  产品到期前15天,推送续投方案参考及一对一咨询预约通道。

 

微盛AI·企微管家服务的部分银行引入该服务模式后,管户经理因信息遗漏导致的服务缺失情况大幅减少,直营团队的业务信息传递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显著提升,客户对服务的接受度与配合度也相应提高。

 

三、打通数据孤岛:企业微信实现客户信息全链路整合

内部系统数据零散、互通性不足,是银行业客户经营中易被忽视的阻碍因素。多数银行的CRM系统、手机银行系统、网点柜台业务系统各自运行,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理财业务后,网点工作人员可能未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客户在网点咨询贷款业务后,直营团队仍可能向其推送信用卡业务相关信息,导致服务衔接断层。

 

企业微信具备开放的接口能力,可将银行内部分散的系统数据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客户信息视图。通过API接口对接,企业微信能够与银行现有CRM系统、核心业务系统、手机银行系统等实现数据互通,客户的每一次业务操作,无论是登录手机银行浏览业务页面、通过网点办理业务,还是在线咨询业务问题,相关信息都会自动同步至企业微信的客户档案中。

 

依托以微盛AI·企微管家这类的企业微信SCRM工具,可将客户的交易记录、咨询历史、业务持有情况等信息整合至统一视图。管户经理与直营团队在开展服务前,通过查看客户档案即可获取全面的客户画像信息:

●  基础信息:包含客户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核心身份信息;

●  交易记录:涵盖一定周期内客户的理财购买情况、贷款业务办理金额、信用卡消费额度等业务数据;

●  互动历史:记录客户在手机银行的咨询内容、网点办理的业务类型、对各类业务信息的反馈情况等互动数据。

 

数据整合后,银行客户服务彻底告别“信息不对称”的“盲人摸象”状态。部分城商行应用该系统后,客户因信息未同步导致的重复被询问情况大幅减少,管户经理为客户准备服务方案的时间显著缩短,数据驱动下的服务效率实现质的提升。

 

在银行业客户经营模式持续演进的过程中,客户群体与核心需求未发生本质变化,但服务方式需随数字化趋势不断优化。企业微信并非简单的沟通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银行将分散的客户资源转化为可系统化运营的资产,从触达、效率、数据三个核心维度破解客户经营难题。

 

若银行在客户经营过程中面临类似的触达不畅、效率不足或数据零散问题,可尝试通过企业微信重构服务流程,以更贴合客户需求的精准服务,提升客户经营的整体质量。毕竟,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核心需求,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基于自身需求的专业化、个性化响应。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