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是很多企业和个人用来沟通和工作的工具。不过在使用企业微信的过程中,有一些不良信息是坚决不能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的。下面就详细说说这些不能触碰的“红线”内容。
首先是诱导分享类信息。这类信息又可以细分为利诱用户分享的内容和胁迫、煽动用户分享的内容。先来说说利诱用户分享的内容。有些恶意诱导类内容,要求最终用户或者外部联系人分享特定信息之后才能获得奖励。这种奖励可能是金钱、实物奖品,也可能是虚拟奖品。比如说,有些信息声称分享之后可以获得现金红包、精美礼品或者游戏道具等。这些都是以利益为诱饵,诱导大家去分享和传播内容。
再看看胁迫、煽动用户分享的内容。这类内容通常会用夸张、诅咒性质的言语来胁迫或者引诱用户分享。像“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等表述,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话语通过给用户施加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去分享相关内容。
其次是特殊识别码、口令类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第三方软件、网页或者终端生成的,具有识别、标记功能。这里面包含的特殊字符集、特殊标识、特殊代码以及各类口令等,可能会对最终用户或者外部联系人造成诱导、骚扰。更严重的是,有些还会以任何形式,在未经用户同意或者以欺骗手段的情况下,获取用户的关系链等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所以,在企业微信里,这类信息也是不允许出现的。
还有骚扰及垃圾信息等影响用户体验的信息。除了前面提到的违规内容之外,其他会侵扰用户安宁,导致最终用户或者外部联系人使用体验下降,或者影响企业微信软件正常使用和运行的信息,都属于骚扰及垃圾信息。比如批量或者高频次发送的内容,由机器生成的内容,或者传播明显异常的、与正常通信需求不相关的内容。这些信息会让用户感到厌烦,也会影响企业微信的使用效率。
另外,刷单炒信类信息也是被禁止的。有些人为了达到非法目的,会组织、煽动、威胁以及诱使用户实施虚构交易行为或者发表不实评论。这些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利益。在企业微信中,绝对不能传播这类信息。
一旦腾讯发现企业微信账号存在上述违规行为,会根据违规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违规内容,会直接删除。还可能会限制内容的展示形式,比如将内容处理为仅发布者自己可见。如果违规情况比较严重,腾讯有权拒绝向违规账号主体提供服务,可能会限制与该主体相关账号的功能,甚至封禁与该主体相关的账号。
企业和个人在使用企业微信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远离这些不良信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微信的正常使用,维护良好的沟通和工作环境。同时,大家也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微盛AI· 企微管家,作为企业微信年度优秀合作伙伴,累计服务超过了15万家企业,其中超过160家500强企业。
微盛助力企业基于企业微信实现内外一体的数智化增长。
对外增长:
微盛核心产品是SCRM,接入Aigc,协助企业打通广告、短视频、直播、微信小店等营销链路,提供咨询、运营和技术服务,沉淀消费者到企业微信好友和社群,打通消费者在不同渠道的ID和数据,提高转化率和完成交易服务闭环,实现业务增长
对内提效:
协助企微原生的会议、文档、安全等服务落地,集成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化应用到企业微信,并提供定制服务,打通应用权限和壁垒,实现内部协作效率提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