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企业微信成为了重要的办公工具。对于企业管理者和相关运营人员来说,准确掌握成员使用统计数据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关于成员使用统计的问题,比如成员使用统计的总数据和企业微信客户端、微信插件的关系,以及成员使用统计总数据与成员使用记录导出后结果不一致等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成员使用统计的总数据和企业微信客户端、微信插件的关系。总数据的使用人数是企业微信客户端与微信插件使用人数的并集。这意味着,它包括了只使用了企业微信客户端的人数、只使用了微信插件的人数,以及同时使用了企业微信客户端与微信插件的人数。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总数据、企业微信客户端、微信插件三者统计下的总人数都指的是当前企业微信(包括企业微信客户端与微信插件)通讯录中成员的总人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假设一家企业有 100 名员工在企业微信通讯录中。其中,有 60 人使用企业微信客户端进行日常办公,有 40 人使用微信插件来处理工作事务。而在这 60 名使用企业微信客户端的员工中,有 20 人同时也使用微信插件。那么,成员使用统计的总数据就是 60 + 40 - 20 = 80 人。因为那 20 人在计算企业微信客户端使用人数和微信插件使用人数时都被计算了一次,所以需要减去重复的部分,得到的才是准确的总使用人数。

接下来,我们分析成员使用统计总数据与成员使用记录导出后结果不一致的问题。目前,成员使用统计总数据的曲线图是包含离职成员的。而导出后的数据是不包含离职成员的,所以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一点在企业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一家企业在一个月内有 10 名员工离职。在统计成员使用情况时,总数据的曲线图会将这 10 名离职员工的使用记录也计算在内。但当我们将成员使用记录导出时,由于导出的数据不包含离职成员,所以数据会比总数据的曲线图显示的人数少。这种差异可能会给企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带来一定的困扰。

那么,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对于成员使用统计的总数据和企业微信客户端、微信插件的关系问题,企业管理者在查看数据时,要清楚数据的统计逻辑,避免因误解数据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分别关注企业微信客户端和微信插件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办公习惯和需求。

对于成员使用统计总数据与成员使用记录导出后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企业可以在分析数据时,明确自己的分析目的。如果是为了了解当前在职员工的使用情况,那么就应该以导出的数据为准。如果是为了查看企业整体的使用趋势,包括历史上的使用情况,那么可以参考总数据的曲线图。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企业微信提供的其他功能来辅助分析。比如,企业微信的智能表格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对成员使用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将成员使用统计数据导入智能表格,企业可以更直观地查看数据的变化趋势,找出数据中的规律。

在客户管理方面,企业微信的客户群管理功能也可以与成员使用统计数据相结合。了解成员与客户的互动情况,以及不同成员在客户管理中的表现,从而优化企业的客户管理策略。

对于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场景,企业可以根据成员使用统计数据,了解员工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习惯。例如,哪些功能在远程办公时使用频率较高,哪些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优化企业微信的使用方式,提高办公效率。

企业微信成员使用统计相关问题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困扰,但只要企业管理者和运营人员清楚数据的统计逻辑,明确分析目的,并合理利用企业微信的各项功能,就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发挥企业微信在企业办公中的最大价值。

微盛 AI· 企微管家,作为企业微信年度优秀合作伙伴,助力企业用好企业微信和 AI 实现内外一体的数智化增长,累计服务超过了 15 万家企业,其中超过 160 家 500 强企业,欢迎交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