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 2021 年,我们欣慰地看到“内容向善”成为很多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在科技圈薪火相传。内容防拐、内容战疫、内容助老、内容救灾...每当危机到来之时,总能看到企业和机构践行“内容向善”理念。

1、发挥内容创造力,覆盖更多内容盲区

因为记忆的存在,人类不必每次都从零点出发。移动互联网丰富的内容储备,就是全体网民共享的记忆和价值。

然而,即使在这个多数人都用得上智能手机的时代,依然有相对而言的弱势群体——他们看不懂生涩的文字,理解不了时代背景下的新趋势、新挑战,也没有条件执笔写下自己的生活痛点。

比方说腾讯孵化出中国史上首个全民公益日IP。通过内容+科技的组合拳, 99 公益日大幅降低了公益门槛,让普通人动动手指即可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阅读一条新闻、使用一组表情包、把自己想要施以援手的项目转发至朋友圈,就能帮助到山区孩童、残障病患者、病患孤儿等弱势群体。

这种创造力的意义在于,让“内容”从一种虚拟载体,变成了连接大千世界、践行第三次分配的科技工具。在大范围进行资源整合、分配的同时, 99 公益日让越来越多的网友感受到公益事业的厚重感和获得感。

另外在疫情期间,腾讯携手知名演员歌手,以视频直播等方式向粉丝传播防疫知识;邀上百位专家进行系统性知识科普,助力网友建立对新冠肺炎的科学认知;还以四格漫画、插画等形式,进行全年龄知识防疫普及。

2、让好内容“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注意力经济时代,智能手机承载着数以亿计的“注意力”。

在信息流+推荐算法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网上产生了很多为快速获取流量、提升货币转化效率的低质内容。如果不加节制,任这种“流量为王”的短期主义野蛮生长,对于平台和网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平台方面主动介入,建立一套长期主义框架下的运营规则,带动创作者生态和站内流量健康发展。

如何让这些“注意力”去往最需要的地方,可以参考以下3条经验:

第一条经验是去伪存真。

比方说腾讯在引导内容向善的同时,对那些“误入歧途”过度追逐流量的内容进行取缔和整治。

比如在全网清朗行动中,腾讯积极响应深挖彻查违规账号。针对那些博取眼球的谣言,腾讯全年处理疑似谣言信息 2190 万条。在创作权益保障方面,腾讯运用区块链技术,积极保护原创作品,构建良性发展的内容消费生态。截止 2021 年,腾讯PCG联合发起的“CPSP版权保护计划”已经为6. 8 万部版权作品保驾护航。

第二条经验是善于流量与资源激励。

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加速器和放大器,也催生了很多逐利的灰色地带。流量为王的理念让一些创作者放弃了底线,迷失在追逐吃瓜事件、“碰瓷”热点的内容旋涡里。相比之下,有很多迫切需要内容报道的产业、事业却无人问津。

可见,平台有责任打破“唯流量论”的怪圈,通过平台激励等形式,助力有正能量、有产业价值的信息出圈。

第三条经验是建立内容人才的长期培养机制。

让创作者“有所为,有所不为”仅靠平台激励还远远不够,需要建立起一套长期培养机制。

随着这些计划渐入佳境,一批有智识、有正确价值观的创作者也在破茧成蝶,成为“内容向善”的执笔人。他们将化笔为剑,守护需要被守护的人或事。

在5G时代,我们终将看到一个向善、向上的内容盛世。

3、打造内容系统,撬动群体智慧

必须清晰认识到,一个平台的人力、物力乃至科技力终归有其边界所在。如果用大历史观去审视“内容向善”,终归会有其力所不能及之处。

在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

一个可行的思路是,通过内容系统的建立来撬动群体智慧:让内容系统像火焰、能源、抗生素那样随用随取,这可能才是内容向善最宏伟的蓝图。

善由心生,在危情之下,一个念头就有可能成为“救世主”。前提是,这个念头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科技工具,用善念和个体智慧以小博大。

推荐使用微盛·企微管家工具,助力用好企业微信做增长,微盛·企微管家,集高效获客、销售转化、客户运营、裂变传播、运营管理于一体,基于企业微信助力企业的发展,有效管理社群和营销推广,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们。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内容”虽然无形,但像水一样充满力量。在这个危机与机遇并存,挑战和希望共生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互联网企业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思维为“内容向善”创造流动性。

微盛·企微管家,助力用好企业微信做增长。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了解更多企业微信行业解决方案!

活码.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