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时代到“留量”时代,如何有效维系存量用户,最大化用户LTV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唯有深入洞察用户的特征与差异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的制定精细化的运营活动,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才能实现用户LTV最大化,而准确和完善的用户标签与用户画像则是实现以上的基础。
1、认识用户标签体系
用户标签体系实际上就是标签的合集,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将标签组合在一起,帮助我们从某些方面更快、更全面地了解用户,形成对用户综合的评价。
2、用户标签体系的层次结构
目前,主流的用户标签体系结构都是层次化的,通过标签的分类层次结构归纳不同业务部门、场景下的标签集合。
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用户标签体系通常会被分为几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再进行逐层细分。在建设用户标签体系时,我们只需构建最下层的用户标签,就能映射到上层的用户标签。
在对用户标签体系进行分类时,我们一般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
原则一:以用户为中心。因为用户标签完全是为了描述用户,所以用户标签的主体只能是用户。
原则二:基于业务场景进行归类。如果用户标签体系是我们观察用户的角度,那么角度的选择应该站在不同的运营场景下。具体将什么用户标签归类至哪个分类,应该出于应用场景和关联性的考虑。
3、定义用户标签的六大规范
用户标签及其体系是要开放给所有业务部门共同使用的,因此,在企业内部统一对用户标签的规范非常重要。
规范一:标签名称
标签名称应该直观、准确,让人一眼就能理解指代的是什么。
规范二:标签类型
标签类型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标签、动态标签,或分为事实标签、统计标签、规则标签、挖掘标签。
规范三:计算规则
清楚描述标签的计算规则,帮助使用者了解是否与认知一致。
规范四:标签取值
标签的取值类型是什么,关系到如何使用这些标签,是否支持二次计算。
规范五:调度方式
标签是如何执行计算的?单次还是周期?多久一次?什么时候计算?
规范六:标签权限
不同业务角色,谁来管理标签、谁来使用标签,需要明确权限。
微盛·企微管家,助力用好企业微信做增长。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了解更多企业微信行业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