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契合业务发展现状的社群定位是核心

社群定位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社群定位决定了你要将哪类用户群体引入社群,并通过提供什么服务,解决用户什么问题,满足什么价值从而实现商业目标。

不同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发展阶段决定了社群运营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由此产生的社群定位也不一样。定位不同,以此为核心设计的运营体系也自然不一样。

无论是什么样的产品形态,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目的,选择最契合自己的社群定位,并围绕此定位设计自己的社群运营体系,而不是直接复制主流社群模式,都是一个合格的社群操盘手需要解决的问题。

2、社群运营的本质是打造交易信任链

社群运营的本质就是链接平台和用户,打造交易信任链。而对比C端用户,B端用户由于业务模式的复杂性,交易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多,决策会更理性、慎重,所以信任关系的建立对B端社群尤为重要。那如何打造B端社群的交易信任链呢?有三个核心点:

1)提升基础服务体验

好服务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当前市面上社群提供的服务形式主要有三种:信息传递、售后处理、干货知识。针对这些基础服务,每个社群的体验有很大差别,深入体验市场上的典型社群,广泛汲取经验,尽可能在基础服务上打造极致体验。比如信息传递服务。包括政策、功能、活动等,以点对点的图文公告或视频为主,常见问题有:时间不定、频次不定,今天多明天少,杂乱无章;信息零散不够聚合,容易被群聊淹没重要信息。对此可做出的优化项:一是形成固定的每日推广排期表,每天发多少条、每个点发什么、以什么形式发都明文规定;二是推出周活动日历,随着早晚安语传播这一周对群用户最有价值的信息,尽可能保证知晓率;三是针对热点、重点信息设置关键字自动回复,保证用户关心的信息第一时间有回应。.

2)持续输入高价值内容

如果说好服务是基础,那么高价值内容就是运营重点。什么是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呢?还是回归社群定位和用户需求,什么内容是对用户有用的、有趣的、和业务相关的且符合社群价值定位的,那就是好内容。

3)多向互动反馈

多向互动反馈,是利用社群特征构建用户交易信任关系的重要环节。所谓互动意味着有来有回,有问有答,有信息输入,也有价值获得。以KOC为核心引导群用户多向交流,可以让更多群用户参与其中,有参与感才有获得感,有收获感才有信任感。

如何有效引导用户多向互动反馈呢?除了常见的有奖话题互动外有两点可以参考。通过标杆案例打造群KOC。社群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资源,有很多优秀的榜样值得学习结交,这是用户自己很难获取的资源。发掘并培育群KOC,以KOC为中心打造用户群社交关系链,通过KOC的运营维护和粉丝效应来强化用户群体归属感。

推动群成员结识更多好友。一方面可以通过用户入群后的修改昵称、自我介绍、定期话题讨论、优秀成员公开表彰,甚至线下群友见面会等等帮助群成员认识更多“朋友”;二来群里其他成员的使用评测、购物体验、以及商品推荐等,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这种信任感。

极致的基础服务体验、持续的高价值内容输入、以及群成员之间的多向互动反馈,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搭建着用户的交易信任链,这是社群运营的本质。

3、以分类为捷信指定社群运营规划

分类是运营工作的重要底层之一,无论是“分类”“分阶段”还是“分层”运营,本质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合理的营销解决方案,达到合理资源调配,提高投入产出比的目的。

社群分类运营

用户分类解决的是哪些用户是我们服务的主体?哪些是潜在可以攻克的群体?哪些是我们目前不需要关注的群体?将用户群体根据根据服务优先级和群体共性分类,进行资源分配,从而提高资源效率和营销效果。

对于用户高度集中,业务模式简单、规模较小的社群,分类运营的必要性不强;但是对于用户聚类特征明显、业务模式复杂、规模较大的社群,分类运营一定是提高运营效果的重要抓手。

社群分阶段运营

对比分类运营,分阶段运营更偏向执行层面,主要解决的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内,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策略,采取什么样的动作,去达成最终的营销目的。以用户入群为起点,可以将社群运营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用户的需求和满足度、投入产出比都不一样,对应的运营策略自然也不一样。

前期:强运营从用户群满员(不是说达到微信群成员上限,而是达到你理想的目标群成员数量上限)开始算,差不多1个月。这是社群运营最关键时期,核心是要通过有仪式感的入群流程、奖罚分明的制度、类7天强运营活动,在建立规则秩序的同时,建立群体归属感。入群仪式感:入群前信息审核,禁止非B端入群,入群时欢迎语迎接;入群后引导用户以指定模版修改群昵称,引导自我介绍,领取进群福利;最后以开营活动破冰,组织《新人答疑会》在线答疑,集中解答用户问题,让群成员知道这个群是干嘛的呢?这个群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可以/不可以在这个群里干什么?常见问题怎么处理?我有问题该找谁?

群奖罚规则:在群成员入群之初就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鼓励做什么、以及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会得到什么惩罚,做了群规提倡的事情会有什么奖励。

强运营活动:基于社群定位和用户需求解读,设计类7天/21天/30天强运营活动,用具体活动告诉群用户这个群究竟是干嘛的、可以满足他们的哪些核心诉求,从而强化用户认知,巩固信任。

中期:日常运营通常运营不好的社群,一两周就会沦为僵尸群,而做的比较好的社群,可以持续活跃一年多甚至更久。在这个阶段,也就是社群的日常运营阶段,对比前期,主要通过政策设计进行系统自运营,人为干预会轻一些。这个阶段的运营重点有3项:一是不断迭代基础服务体验,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二是持续的高质量内容输入,引导更多用户参与,保证用户的获得感,从而巩固信任感;三是设计激励政策扶持优质KOC用户,通过KOC的影响力来影响其他群成员行为,一定程度上实现自运营。后期:弱运营到了中后期,社群都会逐渐沉默,最终彻底沦为僵尸群。到了那个时候,你要做的是根据投入产出比判断它是要继续保留还是解散,千万不要折磨自己,想着怎么重新促活,只需要挑选出还在活跃的用户转移到其他活跃群,剩下的群体解散即可。这样一来保证活跃用户的维护;二来避免维护僵尸群带来的资源浪费,可以释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才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4、标准化的sop流程,严格落地

落地环节是最容易被轻视,但又和运营结果直接相关的环节。

纵观市面上的社群模式大同小异,但是运营价值天上地下,这其中很重要但又常被忽视的一点就是:是否形成标准化、成体系的SOP流程,并严格执行。无论多么完美的业务方案,执行不到位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为了降低执行不到位对结果的负向影响,建议将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策略都拆解为标准化、可落地的行为,并给每一个行为配上一个监测指标。

通过明确的标准化SOP流程,让每一个运营人员清晰的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点执行什么样的动作保证什么样的结果,并在不断复盘迭代中逐步优化,日积月累终在到达临界值后爆发出惊人力量。

微盛·企微管家,助力用好企业微信做增长。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了解更多企业微信行业解决方案!

活码.png